本報記者 許廷合 通訊員 王若暉 實習生 陰家祺
紅色治理議事會有效疏通了老百姓心中的“堵點”、解決了“難點”,成為撬動基層治理的有力支點。 許廷合 攝
“咱小區的水網改造升級工程進度咋樣了?”“如何利用閑置區域合理劃分停車位,解決好咱小區的電瓶車亂停亂放問題?”……3月14日,在魏都區南關街道分區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網格“一核兩翼”負責人、庭院長、退休老黨員及熱心居民準時聚在一起,幾杯暖茶一下肚,大家話匣子便打開了,為小區日常管理積極建言獻策。
每到周二,圍繞居民關心的“關鍵小事”專題議事,已成了魏都區各小區的一道風景線。自2022年以來,為有效破解基層治理中的“人、治、物、效”難題,進一步暢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毛細血管”,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魏都區堅持以貫通組織體系、建強陣地場所、培育骨干隊伍、搭建載體平臺、完善制度機制等為抓手,從小處著手、從實處著力,探索實施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紅色治理模式,真正將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
優化治理單元,黨組織觸角由“社區網格”延伸到“小區庭院”。該區建立完善了“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庭院黨小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五級組織體系,尤其是在小區網格,探索建立了以小區網格黨支部為核心、以業委會(物管會或院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為“兩翼”的“一核兩翼”組織架構,真正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落實到每個樓棟、每個家庭、每個群眾。目前,該區已按照每個小區300戶左右的標準,將全區1063個庭院(棚戶區)劃分成270個小區網格,并建立小區網格黨支部270個,組建業委會(物管會)177個,引進物業服務企業89個,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建強黨群陣地,居民服務由“地理相近”升華到“情感相親”。該區出臺《紅色治理四級聯動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對區、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改造的同時,按照“六有”標準和使用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的要求,將黨群服務中心建到小區網格,劃分“綜合服務區”“紅色治理會客廳”等功能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議事辦事。同時,根據居民需求,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逐步引入水、電、醫保、社保等代辦服務,利用網絡平臺為群眾牽線搭橋,推動家政服務、電路檢修等網上預約、線下開展,打造“3分鐘幸福生活圈”。
創新議事機制,網格管理從“簡單相加”轉變為“深度融合”。該區將每周二定為小區“紅色治理議事日”,組織小區網格“一核兩翼”成員、業主代表、熱心群眾等,及時調解小區鄰里矛盾、垃圾亂扔、物業服務不到位等小矛盾;每月召開紅色治理聯席會議,由轄區單位和小區網格“一核兩翼”參加,圍繞資源、需求、服務“三張清單”,目前已統籌協調研究解決小區停車難、飛線充電等6大類1200余個煩心事。
“通過深化紅色治理,我們將百姓需求的千條‘線’與社區治理這根‘針’精準串聯、高效對接,心貼心、實打實地把暖民心、順民意的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蔽憾紖^委組織部副部長連冰表示,下一步,該區將持續高質量推進紅色治理“五星”支部創建工作,聚焦黨員樓長短板,發揮黨員志愿服務隊優勢,深化街道、社區、小區三同步機制,不斷持續釋放動能,擦亮魏都社區治理的品牌。
責任編輯: 龔政明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