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16:32:05 來源: 作者:
我要分享:
1961年5月,習仲勛(前排左五)在長葛縣調查期間與當地干部群眾合影。
習仲勛寫給時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的信。
習仲勛在長葛工作時的調研記錄。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編者按
1961年4月10日至8月22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率領中央工作組一行12人,長駐長葛135天,展開深入調查,探索破局之策,其調查之扎實、作風之樸實前所未見,充分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務實擔當精神。
習仲勛,這位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夙夜在公,告誡中央工作組一行“真理必須到群眾中去找”,并躬身自行、率先垂范,他的長葛調查堪稱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對當前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極具啟迪意義。
近期,本報記者專程回訪了中央河南調查組“長葛調查”見證者李喜木、馮文獻、王丙坤等,追憶習仲勛敢作敢為、救世濟民的工作軌跡,感受他心系群眾、親民愛民的人格風范和擔當精神。
本報記者 鄧雷 楊紅衛 王金偉
62年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率中央工作組一行12人長駐長葛135天,展開深入調查,探求發展之策;
62年后的今天,中央再次發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號令,讓1961年習仲勛在長葛開展的這次“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經典調查,更顯彌足珍貴。
3月25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長葛市區八七路的“中央河南調查組”舊址,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映入眼簾,不禁讓人勾起回憶和沉思;一件件老舊的辦公用具,娓娓訴說感人至深的調查往事;一個個圖文并茂呈現出來的故事宛如時光畫卷,記錄著“中央河南調查組”在長葛4個多月蹲點調查的點點滴滴……
回溯時光,觸摸歷史;素墻紅瓦,風過留香。駐足在那幅“1961年5月習仲勛在長葛縣調研期間與當地干部群眾合影”的黑白照片前,分外親切。正是這幅照片,將我們的采訪引向了那一場影響深遠的“長葛調查”。
追憶篇
習仲勛在長葛怎么做調查
調查進展不順——“出了問題我負責?!?/p>
事情還要從1960年說起。
國事蜩螗,民生維艱,如何從容走出“三年自然災害”造成的困局?1960年12月,中共中央下發《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等,開始著力解決全國農村特別是河南農村的問題。
帶著一系列問題,1961年4月10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率國務院機關黨委書記侯亢,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趙守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孟夫,國務院人事局局長金樹旺,國務院辦公廳副主任黃仁、田方等12位同志組成的中央工作組,來到“五風”(“官僚主義、強迫命令、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五股風)典型的長葛,展開蹲點調查。
來到長葛的第一天,習仲勛聽取了縣委第一書記張漢英的匯報,隨即決定:由縣委書記處書記張繼增等參加工作組配合工作,到存在問題多、情況復雜、離縣委機關最近、又能折射當時農村現狀的和尚橋公社宗寨、樊樓、杜村寺等三種不同類型的生產大隊進行重點調查。
4月11日,習仲勛帶領曾一凡、侯亢和秘書張云,在張繼增的陪同下步行數里來到宗寨,黨支部書記趙憲章、副書記劉水柱等出來相迎。
起初,調查很不順利。
在趙憲章家,習仲勛請村干部實話實說,村干部面面相覷很是尷尬:縣領導在眼前,敢實話實說嗎?
習仲勛再三鼓勵:“出了問題我負責?!?/p>
氣氛慢慢緩和,村干部開始講了一點兒問題:在“一平二調”的“共產風”下,宗寨大隊小隊并大隊,小村并大村,大村“割耳朵”(不要小自然村)——發現規模過大,管不過來后,又把村子分開,重新合并,瞎折騰。
分分合合中,宗寨大隊3943畝耕地被公社調走825畝,817個勞力被調走356個。另外,調走糧食10萬斤、樹木3260棵、麥秸7萬斤。新購置的23部雙鏵犁,還沒解捆,就被調走煉了鋼鐵。農民群眾的牲畜、家禽、盆盆罐罐,甚至房屋,都被“一大二公”了。副業、手工業也被“五風”全給吹走了。誰想不通或不服從,就會被“拔白旗”“拔暮氣”(揪斗)?!罢酒鸶?,坐下辯;通了干,不通辯”——“大辯論”中,人只要往中間一站,一幫人就會呼啦一聲圍上去,拳打腳踢,直打得你倒在地上起不來。批斗的人,輪班睡覺;挨斗的人,一點也不能睡,這叫“熬鷹”。三天三夜不合眼,再硬的漢子都撐不下去。農民、干部一個個屈服了:放棄了對土地、農具、耕牛、家具、用具的擁有權。
趙憲章、劉水柱等大隊干部還向習仲勛反映:宗寨由一個富隊變成了窮隊不說,大辦公共食堂由起初“吃飽肚子”不要糧票,到每人每天五兩到九兩(十六兩秤)的糧食標準,再經過出庫關、磨面關、管理關、炊事關、打飯關、照顧關等,最后群眾吃到嘴里的糧食,四兩到五兩就頂上了天。說是要“瓜菜代”,哪兒還有什么瓜菜充饑呀,榆樹皮都被吃光了。群眾嚴重營養不良,145位老年人出現浮腫,小孩兒面如菜色。
公共食堂缺燃料,燒完了樹木燒農具,燒完了農具燒家具,燒完了家具燒飼料麥秸,燒完了飼料扒民房燒木料。還有,宗寨5頭耕牛被調走,19匹騾馬被調走了18匹。餓得連走路都很吃力的群眾,為了活路,還不得不拉車、拉犁、推石磨。沒有牲畜、家禽,就沒有肥料。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糧食還得大減產。
正是在習仲勛的鼓勵下,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慢慢敞開心扉,說出了存在的矛盾,為以后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
發現糧囤作假——“無顏吃農家的飯?!?/p>
1961年4月16日,習仲勛來到和尚橋公社杜村寺大隊,調查群眾的口糧問題,并要親眼看看糧倉。
黨支部書記張大力一聽“看糧倉”,嚇得話都說不囫圇了。搪塞不過去,他只好領著工作組前去查看。
庫里,糧囤一個比一個高大。村里,餓成浮腫病的百姓一個跟著一個。
糧囤里真的裝滿了糧食嗎?習仲勛很是懷疑,讓打開糧囤,張大力死活不肯動手。習仲勛讓隨行的工作人員打開了糧囤,發現糧囤里,竹竿片兒撐了個拱,布罩在拱上;布上邊,攤著不足一寸厚的糧食。
習仲勛又氣又惱:“你們杜村寺大隊把黨中央制定的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多快好省’學精了、用妙了!一個糧囤,如果用土填滿,一個棒勞動力擔土也得兩天時間吧。這下子好了,半個小時,就能把假給造出來?!?/p>
張大力滿腹委屈:“不瞞習副總理,廬山會議后這里到處都在搞‘衛星田’。上面瞎指揮,種麥每畝地播種幾十斤,又遇上了1960年大旱,麥子產量連種子都顧不住??纱诞a量,一個比一個高。吹完了,聽完了,上邊還要裝模作樣地下來檢查工作。沒辦法,只好造假。上邊壓下來的事,只能照辦。不照辦,就得挨批斗?!?/p>
面對習仲勛一行,杜村寺大隊學校教師孫守德出言謹慎:“有些事兒還是不說了吧。不知哪句話說錯了,就犯綱犯線了。自己挨批斗不說,還禍及家人?!?/p>
習仲勛說:“你大膽說,一切由我負責?!?/p>
孫守德這才說:“您去糧倉看了沒有?廬山會議‘反右’后,到處都搞衛星田。我們這里有3塊衛星田:一號衛星田,是公社主要領導的;二號衛星田,是縣里主要領導的;三號衛星田,是地區主要領導的。他們只以毛主席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中的‘種、密’為依據,以每畝播10斤種能打800斤、播100斤種就能打8000斤為邏輯,強迫這兒的干部種麥每畝播種100斤甚至200斤,然后按照這個公式,以每畝麥播種200斤產出15000斤作為成績來上報。結果呢?連種子都顧不住??墒?,產量吹出去了,上邊來檢查怎么辦?只有造假糧囤一條路!”
到了晚飯時間,孫守德尷尬而內疚地說:“中央大干部到農家,該吃飯了,我竟管不起幾位一頓飯……”
“我們無顏吃農家的飯?!绷曋賱兹珲喸诤?。
跟群眾打成一片——“無論走到哪兒,身份不用保密?!?/p>
習仲勛要求隨行工作組人員放下架子,與群眾打成一片,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依照規定,習仲勛下鄉調查是必須保密的。習仲勛雖然衣著樸素,但他的口音與當地人很不一樣,加之身材高大,氣宇軒昂,出行有當地干部、保衛人員隨行左右,走村入戶調查時,不免為百姓所注目。
習仲勛叮囑隨行人員:“無論走到哪兒,身份不用保密,就說是國務院副總理到長葛來調查。這說明中央政府對長葛人民很關心,幫助長葛工作,有何不好?”
他還要求工作組人員:“下去搞調查研究,要真的能夠放下架子。只有幾里的路程,不要坐汽車,也不要騎自行車,步行去最好?!彼€提醒兩位國務院副秘書長:“不要讓保衛人員老是尾隨緊跟。機關放電影,要和同志們一起看,不要事事和群眾劃界隔離?!?/p>
“習仲勛去宗寨、王莊、杜村寺、樊樓等地調查時,總是步行?!睍r任宗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劉水柱時常陪同習仲勛到各村了解情況,他回憶說,當時,老百姓都拿這個大干部不當干部,有時還調侃他:“老習,你這個‘習’跟毛主席的‘席’差多遠?”習仲勛笑笑,說:“我只是咱炕上鋪的‘席(習)’,跟鋪天蓋地的毛主席的‘席’是兩碼子事兒?!?/p>
還有一件事,讓長葛人馮國富永世難忘。
1961年夏季,13歲的馮國富一直高燒不退,家里沒錢看病,只有等死。后來,馮國富連夜被送進了醫院。
原來,有人將這事兒報告給習仲勛。在習仲勛指示下,醫院還給馮國富用上了救命的西藥?!拔页鲈簳r,醫生指著一竹籃子青霉素、鏈霉素空瓶說:‘你的命真大?!瘪T國富回憶道,“那是一個缺醫少藥的年代,我們一家永遠記住這份大恩?!?/p>
還有太平店村村民馮文獻向記者講述了其父親馮海成(已去世)被習仲勛下令釋放的事。1961年4月初,和尚橋公社太平店的馮海成、崗劉的劉毛、坡岳的岳洪瑞等150多名大隊干部、生產隊隊長和會計,因為上報產量不浮夸、講實話,被定為“機會主義分子”,按政治犯囚禁在監獄里。
1961年4月12日,習仲勛一行來到長葛監獄,找來馮海成等人詳細詢問,秘書張云做了記錄?;氐娇h委,習仲勛立即召見履新不久的縣委第一書記張漢英等有關負責人,嚴肅指出:立即釋放那些敢講真話、不搞浮夸、沒有虛報產量的所謂在押政治犯,干部要恢復職務。
4月16日,馮海成等150多名干部群眾被釋放?!傲曋賱椎木让?,我們全家人感激不盡?!瘪T文獻說。
長葛市長社路街道八七社區88歲的居民王丙坤對習仲勛記憶十分深刻。
當年,王丙坤是宗寨大隊第六生產隊會計?!爱敃r幾個人在村東側抗旱澆麥,幾個干部模樣的人在田間地頭查看。其中一名干部將鞋襪一脫,挽起褲腿,從生產隊隊長劉林手中接過鐵鍬,在麥地里改水道。改了一畦地左右,這名干部在水池里洗了洗腳,穿上鞋襪后揮手離開?!睋醣だ先嘶貞?,后來才知道,這名干部就是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真沒想到副總理能那么樸素,跟村民一起澆地干活兒”。
長葛調查,習仲勛聽到了真實的聲音,實實在在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并寫出了《長葛縣秋季生產和群眾生活及糧食的情況》《河南長葛縣和尚橋人民公社整風整社問題的調查》《河南長葛和尚橋公社宗砦大隊糧食問題的調查》《河南長葛縣和尚橋公社杜村寺大隊社員家庭副業生產的調查》等報告。
在這135個日夜里,習仲勛先后向中央提交11份調查報告,系統地提出了解散公共食堂、保護農村勞動力、實行多勞多得分配制度、調整社隊規模、改進干部作風、順應市場規律、包產到戶經營、群眾路線教育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為我國農村工作的后續政策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
擔當篇
習仲勛在長葛如何“查風糾偏”
入戶走村,聆聽群眾疾苦;解散食堂,順應群眾呼聲;開倉放糧,急群眾之所急……
長葛調查期間,習仲勛不僅先后向黨中央呈交10多份調查報告,如實上報長葛實情,還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中央精神及群眾的要求,敢于擔當,解散了公共食堂、退賠了集體侵占群眾的財物……為群眾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長葛人民就此闖過了那段艱難困苦的饑饉歲月。
“開倉放糧”
1961年,旱情一直在持續,麥子大面積枯萎。習仲勛和中央工作組同鄉親們一道,奮力抗旱,爭取不讓夏糧絕收。
沒承想,麥收后卻迎頭碰上了更大的危機:上級下達給長葛縣的糧食征購基數是3651萬斤,超購289萬斤。如此一來,全縣有29個大隊在秋收之前人均最低口糧不足百斤,個別大隊人均只有五六十斤。
習仲勛知道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退庫和統銷(返糧)的問題。
會上,習仲勛還提出動用國家戰略儲備糧的問題(那個時候,動用國家戰略儲備糧是誰都不敢碰的高壓線)??h委第一書記張漢英思考再三,說:“關于國家的戰略儲備糧,縣里只有為國家妥善保管的責任;沒有中央批準,一粒都不敢動?!?/p>
在座的都聽出了這話的意思,都將眼睛盯向了習仲勛。
習仲勛果敢地說:“特殊情況下,要采取特殊措施。我們必須盡一切能力去拯救人民的生命?,F在動用一部分儲備糧,等于向國家‘預借‘,下年豐收,再補上?!?/p>
會議室里,縣委常委和中央工作組成員面面相覷,無人發言。
說得輕巧,能“預借”嗎?
說是“補上”,“補上”就完事了嗎?看到這場面,習仲勛思考片刻,拍板決定:“縣委做好開倉放糧的準備。我馬上打電話給中央和國務院,向周總理和小平同志請示。他們會考慮問題的嚴重性,給予破例?!?/p>
《長葛糧食志》記載:“縣決定退庫(小麥)60萬斤,統銷341萬斤,又動用儲備糧62萬斤、機動糧135萬斤……共計1156萬斤,有效解決了群眾口糧嚴重不足的問題?!?/p>
1156萬斤糧食,挽救了多少長葛人的生命?《長葛糧食志》上的這份記錄,充分反映了習仲勛當年的英明決策和他的為民擔當。
解散“大食堂”
農村辦公共食堂,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新生事物”,被作為“共產主義萌芽”大力提倡。
習仲勛來到長葛后,有干部不斷向他反映說:貧農、雇農、下中農擁護食堂;一些中農、上中農不贊成辦食堂。
廣大群眾是真擁護,還是假擁護?習仲勛走村入戶,了解實情——
樊樓村有49戶人家,習仲勛征詢了46戶人家對辦食堂的意見。除了個別五保戶和單身漢愿意在農忙時辦小型食堂外,其他人家不分男女老少,都反對繼續開辦公共食堂;
“食堂吃一次飯,光排隊就得一個多小時。早晨吃飯到半晌,中午吃飯到日西,一天還能干多少活兒呢?辦食堂,占用了一半的干部與勞力。下地干活兒的,都是婆婆媽媽和娃娃。照這弄法,再過一年吃啥?”一位叫岳永平的農民給習仲勛道出了實情。
時任宗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的劉水柱也向習仲勛反映說:“辦公共食堂,沒燃料,就燒樹木;樹砍完了,就燒木板、農具、飼草,甚至扒房屋。僅宗寨大隊,就扒房21間,燒椽梁85根,燒農具24件,燒飼草5萬多斤。再辦下去,要出大問題?!?/p>
……
了解到真實情況,習仲勛有了發言權。在縣委擴大會議上,習仲勛擲地有聲地說:“公共食堂,只要群眾不愿辦,就不辦!”
這廂辦大食堂,那廂大煉鋼鐵。群眾的鍋,都被收走煉鐵了,食堂一哄而散,一些群眾連做飯的鍋都沒有。習仲勛想得很細:“過去辦公共食堂是全力以赴,分散以后,不等于不管群眾生活了。相反,應該更好地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p>
當時在縣委辦負責新聞工作、現已90歲的李喜木對記者說,有件事,他至今記得還特別清楚。一天,習仲勛在樊樓調研得很晚,摸黑返回縣城的路上,聽到叮叮當當的響聲,循聲過去一打聽,是群眾在偷偷開荒種地。
“群眾開荒自救,應該支持?!绷曋賱滋栒偃h干部群眾開墾路邊、河邊等“十邊荒地”,種糧種菜;要求干部帶頭養牲畜、家禽和兔子,改善生活?!霸诋敃r,個人開荒種地、養大牲口等,都是要被批斗的。習仲勛頂著極大的政治風險,號召大家做這些事?!敝v到這兒,李喜木老人依然感慨不已。
很快,全縣慢慢恢復了元氣。
狠剎“五風”
習仲勛和中央工作組經過調查發現:幾年來,和尚橋公社占用和扒毀民房6170間,刮走各種農具、家具等5995件。公社辦了個萬頭豬場,從各大隊調了350頭豬。蓋豬圈的任務,也分到了各大隊,并要求一天一夜建成。大隊沒有材料,就扒群眾的房子。段莊公社占用社員70余間房屋、16戶社員宅基,建了兩個大院。除辦公室以外,書記、委員、社長還都有一個很漂亮的宿舍。群眾卻無家可歸。古橋公社用了三天三夜,把白莊大隊李莊村的320間房子全給扒光了。群眾氣憤地說:“扒了民房蓋豬窩,行善沒有作惡多?!?/p>
——干部對生產瞎指揮,什么都要“一律化”、“規格化”、大兵團化。說是玉米能增產,就不準群眾種高粱;說是密植能增產,種麥都得用五條腿的耬。事事都要大協作,什么都要統一行動。1959年,為了種麥,縣委規定統一時間:“點炮為令”,一齊扎耬。為了統一種麥,11702畝晚秋作物不熟就收了。1960年,為了種麥,干部命令群眾一個晚上把煙葉全都打完。煙葉不熟,又沒能力炕,大部分都漚壞了。
——講形式,搞浮夸。鋤地鋤地頭,上糞上路邊;年年反瞞產,季季“整產量”,群眾吃了“空頭糧”。1960年鬧起春荒:全縣71個公共食堂斷糧?;?。
讓習仲勛憂慮的是:中央工作組提出問題和群眾商量時,經常遇到的回答是:“看上面咋規定”“上面叫咋著就咋著”。面對這些,有的干部反而認為這是群眾覺悟高,“聽黨的話”。開群眾會,干部上去講個把鐘頭,群眾齊聲高呼:“保證完成任務?!庇谑?,會議結束。
和尚橋人民公社是“五風”重災區,習仲勛決定以點帶面,在該社開展整社整風。
1961年5月11日,習仲勛向中央和鄧小平呈報了《長葛縣和尚橋人民公社整風整社問題的調查》等。
“五風”“剎了車”,局勢迅速好轉。但是,問題仍然成堆,退賠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在習仲勛的帶領下,中央工作組深入各村全面調查,實實在在掌握了第一手真實材料:每個大隊、生產隊、社員在“一平二調”“共產風”中被調走了多少土地、牲畜、家具等,都一清二楚。
中央工作組1961年4月30日形成的《長葛縣占用和退賠社員房屋的調查》,記錄了習仲勛的態度:“堅決執行黨的政策,滿足群眾的要求,用上壓下擠的方法,徹底進行退賠,有一間退一間。機關、公社和社辦企業,退賠后可搬到廟宇、祠堂、煙炕去辦公。大隊和生產隊的倉庫、保管室占用的民房,如確實不能退賠,要與群眾商量,簽訂租賃合同,按時付給租金。扒毀群眾的房屋,采取三種方法:一是幫助修建,二是以其他實物頂替,三是合理折價付款,群眾自己修建?!?/p>
群眾反映說:公家根本不想退賠群眾的財產??h級機關向縣委打的報告卻說:對群眾的“退賠”,已經完成了92.2%。于是,中央工作組到和尚橋公社王莊大隊做退賠專項調查,發現上級平調社員物資,退賠作價僅有實物的四成。有些機關從多方面刁難群眾,借口查實對證要“聲喊聲應”,找不到證人不算數。社員氣憤地說:公家黑夜搬家拿社員的東西,黑夜伐樹,社員被迫遷村、關門、鎖戶,人不在,東西就被單位拿走了。拿的時候不跟社員說,往哪里找證人。如此一來,一些“平調”群眾的東西有物無主,機關也就繼續占用。
于是,習仲勛親自上陣,幫助農民討尋“失聯”的東西。
《王莊村志》等記載:1961年4月17日至19日,為尋找“五鬼分尸”的家具、用具等,習仲勛安排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帶領王莊村群眾先后到縣委、縣政府、財貿委、公檢法機關大院和縣委招待所等,找回了該村原來的辦公桌椅、其他農戶丟失的許多家具物品。王老太家的水缸被縣中學占用,她去學校要了好幾次,都被學校負責人以王老太沒有借據為借口,不予退還。習仲勛親自去交涉,學校才退還了水缸。王莊村民馮根成等9戶人家,房屋被扒無處住。習仲勛指示中央工作組立即將他們安置到縣服務公司和碗廠的公房居住。
橋南村被“割耳朵”,一分為四,被迫遷到外村。村民的房子都被扒了。為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縣里決定將縣辦機械廠的房屋賠給群眾??蓮S里卻把門給拆了,一遇刮風下雨,群眾苦不堪言。習仲勛得知后,質問縣里的干部:“這樣叫群眾如何去???對維護群眾利益的事不能不管,必須抓到底?!?/p>
1961年5月2日下午,習仲勛在縣委擴大會議上嚴肅指出,機關隨便圈地、占地、占房,都退賠得很差。群眾沒房住,就是天大的事。占地占房,平調的一切東西,都要退還,并以實物為主。群眾的東西必須退還給群眾。不這樣做,就是退賠不徹底。退賠徹底了,才能取信于民,使群眾相信黨、相信黨的政策的正確性。
面對機關不退實物,一間房子只作價十二三塊錢、瓦房作價20塊錢的情況,習仲勛很是氣憤。他對縣領導干部們說,一間瓦房才賠給20元,連買磚瓦的錢都不夠,房子是蓋不起來的。所付的退賠款,一定要能買同樣的東西。否則,就不合理。
如今,回頭再看,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當下,習仲勛這位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長葛調查中一言一行依然堪稱典范,極具啟迪意義。
啟示篇
習仲勛長葛調查——真調查才有真效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62年,彈指一揮間。如今,中央再發通知,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促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不斷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真正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
回望習仲勛1961年“長葛調查”,他的調研精神、調研作風和調研方法對當下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極具現實意義?!傲曋賱住L葛調查’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深入基層調研,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求得正確結論的案例,堪稱黨員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的典范。我們領導干部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真情況,解決真問題?!崩钕材驹诮邮苡浾卟稍L時仍能清晰回憶起習仲勛在長葛調查的點點滴滴,對習仲勛撲下身子搞調研的精神感嘆不已。
啟示之一
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性原則
中央河南調查組到長葛縣蹲點調研的時候,是我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初期嚴重的三年困難時期,當時浮夸風、“共產風”、強迫命令風、瞎指揮風、干部特殊化風等“五風”在全國泛濫。1960年年初,衛生部和內務部向國務院反映河南的情況后,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習仲勛感到問題嚴重,不顧1959年7月廬山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掀起“反右傾運動”、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極大風險,立即向中央作了匯報,并按照中央部署,率領中央河南調查組12名同志到河南省長葛縣蹲點調研,冒著政治風險向黨中央反映群眾的反感和不滿、意見和建議,為糾正“左”傾思想造成的影響、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扭轉當時河南乃至全國面臨的嚴重困難局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歷史貢獻。學習弘揚“中央河南調查組”精神,就是要繼承光榮傳統、永葆紅色基因,時刻做到忠誠黨的事業、與黨同心同德,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對黨忠誠、為黨奉獻。
啟示之二
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1960年12月,中共中央下發《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等,開始著力解決全國農村特別是河南農村的問題。1961年4月10日,為解決“一平二調”、社隊規模、分配制度、公共食堂、管理體制等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習仲勛率領12人組成的中央河南調查組來到長葛縣(今長葛市)蹲點調研。一到長葛,習仲勛當即決定:到存在問題多、情況復雜、離縣委機關最近、又能折射當時農村現狀的和尚橋公社宗寨、樊樓、杜村寺等3種不同類型的生產大隊進行重點調查?!伴L葛調查”期間,習仲勛帶領全縣人民抗旱、發展糧食生產,反“五風”糾正“左”的錯誤,解散公共食堂、退賠平調財物、整風整社、教育干部轉變作風,并向黨中央與河南省委連續提供11份調查報告。此外,習仲勛分別于1961年4月23日和5月9日,兩次向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和黨中央作了詳細的書面報告,為糾正“左”傾思想造成的影響、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習仲勛開展“長葛調查”的初衷就是為了搞清楚農村的真實情況,分析研究并加以解決?!鞍l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條鮮明的主線始終貫穿于“長葛調查”的過程之中。
啟示之三
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求真務實
閱讀習仲勛代表中央工作組寫的長葛調研報告,很容易發現他將群眾反映農村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呈報中央時,有理有據,言之有物。他把群眾的反感、不滿都寫了進去,并認為這是群眾敢于向人民政府講真話、說實話的表現,說明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賴。只有把真實情況報告中央,才能為中央制定新的農村政策,糾正“左”的錯誤提供決策依據。譬如,習仲勛給中央和鄧小平寫的報告中所附的《一個社員對劃分大隊的談話記錄》,原汁原味?!耙黄蕉{”“共產風”,搞得到處是“玻璃村”“水晶戶”,窮得什么也沒有了。習仲勛直言上書中央,反映真實情況。譬如,《長葛縣恢復手工業的調查》寫道:把過去的手工業合作社和小組全部并成國營工廠,多年形成的手工業體系整個搞垮了。有的3個勞動力只有一把鋤,谷馬大隊第六生產隊28戶只有一只桶,還有兩戶合用一把勺的……再譬如,《長葛縣國營商店工作的調查》寫道:工業品換購的面太寬,形成以貨易貨,不僅影響到貨幣信用和回籠,而且限制了群眾購買工業品的自由。群眾形象地說:“什么都拿雞蛋換,哪有那么多雞蛋!”光購不留,讓群眾大吃苦頭:種油料的農民沒油吃,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如果先留后購,農民有了油吃,就愿意種油料作物了。當時,如實上報長葛的境況,有多難、有多危險呢?回想一下彭德懷廬山會議上遞交“萬言書”的下場,就明白了。正是習仲勛“長葛調查”讓當時的長葛、河南走出了噩夢連連的困局,也為全國走出那個非常時期開辟了一條可行之路。
啟示之四
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為民情懷
黨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我們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地為人民謀利益?!氨仨殘猿贮h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敝醒氲耐ㄖ?,對全黨同志做了最有力的動員。習仲勛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后,能解決的就馬上解決,如解散了食堂、退還了侵占群眾的財物、整頓了干部工作作風等;不能立即解決的,就指導制訂出具體方案,推動問題解決,如社隊規模問題、分配標準問題等,得到了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尤其是發現很多食堂沒有糧食下鍋后,非常著急,習仲勛要求基層干部給群眾找豆腐渣、紅薯葉下鍋,保住了一些群眾的生命;在增福廟公社孫莊村檢查工作時,當發現有人事先安排學生打彩旗、喊口號,手里拿著盆盆罐罐抗旱澆麥,搞形式主義,習仲勛立即制止,并進行了嚴肅批評??梢哉f,習仲勛正是通過深入群眾調研發現問題,才寫出了扎實的調查報告,為中央從根本上扭轉全國“大躍進”時期的錯誤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央河南調查組的實踐充分啟示我們,面對復雜情況,如何破題、怎樣入手、為誰辦事,最能體現黨員領導干部執政能力和水平。我們要認真學習發揚中央河南調查組的務實作風,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與群眾溝通交流,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訴求,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有效推動問題解決,努力讓廣大群眾過上好生活。
撫今追昔,習仲勛帶領中央調查組一行何以在長葛蹲點調研耗費135天,何以在調研并解決問題的同時向黨中央與河南省委連續提供11份調查報告?歸根到底就是為了探求破局之策,這種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穿越62年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面對這座高山,我們唯有仰止、唯有努力!
當前,許昌正處于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城鄉建設、民生改善等任務異常艱巨。大力學習發揚中央河南調查組求真務實的調查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對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責任編輯: 龔政明
附件:
許昌日報客戶端(Android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客戶端(iPhone版)
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
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地址:許昌市龍興路報業大廈 郵編:461000 豫ICP備:0501057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豫B2-20180241 業務電話:0374-4399669 值班電話:0374-4399669 郵箱:cn.21xc@foxmail.com